首页
搜索 搜索

四川泸州8.1级地震系预警系统误报 到底咋回事?

    2021-10-08 08:55:42

  昨天(5日)晚上,一则地震预警信息引发关注,2021年10月05日21时09分22秒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附(北纬28.52度、东经105.30度)发生8.1级地震,震源深度5公里。  就在大家惊魂未定的时候,21时51分,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博发布信息称:经核实,四川泸州未发生3.0级以上地震。  随后,四川省地震局也在官方微博因地震预警误报一事向公众致歉:这是自动处理系统技术故障误报,四川泸州并未发生3.0级以上地震。这大概是最让人长舒一口气的致歉了,网友们也对这一误报表示了理解与宽容。那么,地震预警系统为什么会出现误报的情况呢?它与地震预报是不是一回事呢?地震预警系统通常是如何工作的?我们一一来了解。

  地震预警发生在地震后 与地震预报不同

  什么是地震预警?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并不是一会事儿。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后,利用震中附台站记录的观测数据,快速判定地震的参数和影响的大小,然后抢在破坏地震波到达某个可能受灾的区域之前发出预警的信息。要强调的是,它发生在地震后。

  而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,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、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,并及时公布于众,地震预报属于“震前”灾害预防范畴,是世界难题,就目前科技水尚需要持续探索。

  地震预警系统为何会出现误报?

  地震预警系统为什么会发生误报的情况呢?专家介绍,距离较的多个地震台站同时受到非地震信号之外的干扰信号时,容易引起系统误触发,导致对外发布错误预警的信息。

  除了可能会出现误报,地震预警结果还可能会有偏差,比如在对初期记录到的少量信号进行地震参数统计的时候,由于使用信号的不完整,就会影响测定地震级别的大小。最后就是,地震预警还存在一定的预警盲区,来听听专家的介绍。

  专家:地震预警存在一定的预警盲区

  专家介绍说,地震预警系统存在盲区,地震发生后,至少需要3至5秒完成对距离震中最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信息进行处理,再发出预警信息,导致震中20至30公里范围内无法预警,恰恰这样的区域是地面运动最强烈的区域,因此地震预警对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基本是无效的。

  对于6级以下地震来说,它的破坏区域主要集中在盲区内,那么它的减灾的效果就不是很明显。

  专家介绍说,地震预警效果实际上是震级越大,减灾效果越明显。

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 李山有:对于震中附的预警时间很短,那么越向外,它的预警时间会越长,尤其是对大的地震,它的潜在破坏区域很大,甚至达到上百公里或数百公里这个尺度,那么我们的地震预警效能就会显现得越明显,因为服务区域更广泛了,受众面更大了。

  中国地震局:可通过预警终端、机顶盒、手机等接收预警

  尽管地震预警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,但是它已经是目前世界上能够与地震波赛跑的最佳选手了。事实上,为了更好地为人民生命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,我国也正在努力攻克这一世界难题。

  就在今年7月27日,中国地震局召开发布会宣布,中国地震预警网在京津冀、四川、云南和福建地区实现示范运行。

  这些地区的用户主要通过预警终端、喇叭、电视机顶盒、手机App等方式获取地震预警信息。

【编辑:岳川】

X 关闭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1 制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75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