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
雷军“成长”,小米“上新”

数据观     2023-08-15 17:16:17

2023年8月14日晚上19:00,雷军第四次年度演讲「成长」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在三小时的演讲和年度新品发布中,雷军分享了过去30多年经历的几次关键成长和感悟,并宣布小米科技战略升级:深耕底层技术、长期持续投入,软硬深度融合,AI全面赋能,可以总结为一个公式:(软件×硬件)?? 。同时,雷军公布了小米的科技理念: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,坚持长期持续投入。未来5年,小米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。

同时,小米积极布局人工智能,全面推进大模型研发和落地,选择“轻量化,本地部署”作为小米大模型技术主力突破方向。在现场,雷军正式宣布手机端侧大模型初步跑通。此外,小爱同学也升级AI大模型,并开启邀请测试。

此外,雷军为大家带来了小米MIX Fold 3、Xiaomi Pad 6 Max 14、小米手环8 Pro、Redmi K60 至尊版等一系列新产品,还有全新仿生四足机器狗小米 CyberDog 2 惊喜亮相。

高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,更是生死之战!

在演讲中,雷军提到了小米高端探索之路。他坦诚,“过去三年高端探索之路,是近十年来我最痛苦、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。”

小米内部曾经围绕要不要做高端、怎么做高端产生巨大分歧。2022年2月,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,雷军召集了一场公司史上最大规模的专项战略讨论会,他用两点说服下面所有人:第一,小米的创业梦想是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;第二,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行业,只有做高端,才能倒逼公司在技术上寻求突破,赢得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。

“最后,大家终于达成了共识,高端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,更是生死之战。不能有任何动摇,必须死磕到底。”

2022年,小米发布了四款高端智能手机,包括小米13、小米13 Pro、小米13Ultra以及小米MIX Fold 2。在小米手机中,高端手机是备受用户争议的产品。2021年3月小米发布高端手机小米11 Ultra,配置拉满,DXO评分全球第一。在发布前,小米信心满满。

然而,在上市第一天,小米11 Ultra就被大多数用户质疑。用户的反馈让小米意识到,高端手机必须要关注影像功能。为此,小米找到徕卡,合作推出小米12S Ultra、小米13 Ultra等产品。雷军回忆,小米13 Ultra摄影套装首发优惠价799 元,被黄牛炒到1400元以上。

2021年12月,小米发布小米12,但销量却不如预期。小米面临新的挑战:小米 13 要不要继续做小屏?

“做小屏的全能旗舰特别难,要在小的尺寸里面,做到无短板、无阉割的全能,所有的功能还要做到同样的体验是个巨大的挑战,这对研发能力要求特别高,很难干。”雷军回忆,最终在自己的坚持下,定位小尺寸市场的旗舰手机——小米13面世。

近年来,小米在高端化上已经投入将近100亿,假如小米13又输了,一亏就会是几个亿,甚至十几个亿、几十个亿。可以说,小米13是小米高端战略上的一场“豪赌”,也是“生死战”。那么,小米13的口碑如何?庆幸的是,小米13获得消费市场的认可,用户将其称为“小米的十三香”。也就是小米13,让小米手机从参数优先,做到体验优先。

“小米的高端探索经过 3 年时间,上百亿的投入,几万人的努力,跌宕起伏,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突破。”雷军总结,智能手机高端化的三项原则是:高端无短板、从参数领先到体验优先、软硬件深度融合。

“不仅仅是影像,我们对高端的理解也越来越深,高端产品的口碑和表现也越来越好。”雷军对小米在高端化探索的成绩有着充分的肯定。

曝光小米大模型进展

在发布会上,雷军正式宣布小米科技战略升级,并公布了小米的科技理念:选择对人类文明有长期价值的技术领域,坚持长期持续投入。

“我们着眼长期价值,坚持长期投入。只有这样,才能构建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,才能真正成为一家伟大的科技企业。”雷军说。

小米披露了科技战略升级的四个关键路径与原则,即深耕底层技术,长期持续投入,软硬深度融合,AI(人工智能)全面赋能。

大模型是小米最近可谈论的技术方向。今年4月小米组建了AI大模型团队,全面拥抱大模型,目前陆续有了一些应用尝试。其中第一个应用大模型,就是将智能语音助理小爱同学升级了大模型版本,并开启邀请测试。

据介绍,小米大模型技术的主力突破方向为轻量化、本地部署,小米考虑的是优先在手机上实现端侧跑通,让每个人都能更好在手机上使用大模型。

同时,雷军宣布,已正式为小爱同学接入大模型,并于8月14日开放小爱升级大模型的邀请测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小米在百亿级内参数大模型、手机端侧大模型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,值得期待。其中,小米60亿参数的自研大模型在C-EVAL权威榜单上取得同参数量级排名第一,在CMMLU中文向大模型取得排名第一;小米自研的端侧大模型已经在骁龙平台跑通,目前自研13亿参数端侧大模型的效果,在部分场景上可以媲美行业60亿参数的云端大模型。

早在今年2月的小米投资者日上,对于小米在ChatGPT上的布局,小米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就表示,ChatGPT基于AI大模型、千亿级参数量、数据量、还有人工标注支撑,AI大模型方面小米一直都有投入。手机和汽车业务有很多AI大模型落地的场景。

随后,在3月的2022年财报电话会议上,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谈到ChatGPT相关问题时表示,小米很早就在AI大模型方面进行了许多部署,同时采用了多技术路线并行的策略,小爱同学就是小米大模型落地的代表。

5月24日,小米披露的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数据中提到,目前小米AI领域相关研发人员超1200人,未来小米将不断挖掘AI相关的用户场景,发挥技术优势,并以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开拓更多机会。

卢伟冰再次强调,小米会积极拥抱大模型技术,但小米不会像OpenAI那样去做通用大模型,而是寻求大模型与自身业务的深度协同,例如与小爱同学、MIUI、机器人等业务相结合,同时也不断提升集团的内部工作效率。

小米副总裁、首席财务官林世伟也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,“已经把业内大模型团队都过了一遍”,小米会采用惯用的“打法”,也就是战略投资等方式,来实现AI大模型方面的生态合作。

第一季度业绩数据还显示,小米一季度持续投入研发,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7.7%达41亿元。小米表示,预计2023年总研发投入将超200亿元。

MIX Fold再次对标iPhone,铁蛋2更“狗”了

与此同时,本次发布会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新品,包括小米迄今最薄、最坚固的旗舰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old3。相比上一代,小米MIX Fold 3轻仅255g起,折叠厚度仅10.86 mm,展开厚度仅5.26mm。

小米自研的龙骨转轴,让轻薄与全能可以兼得。同时,小米MIX Fold 3也通过了莱茵50万次折叠无忧认证。小米自研的航天纤维复合材料龙鳞纤维,其抗跌落强度是微晶玻璃的36倍。

得益于转轴结构设计以及徕卡光学影像系统小型化的突破,小米MIX Fold 3成为今年行业迄今唯一的全焦段四摄折叠屏。经小米实验室实测,无论使用内屏还是外屏,小米MIX Fold 3 的DOU续航时长均达到了1.34天。

雷军在对比产品时表示:“我第一次讲对标 iPhone 的时候,很多人对我冷嘲热讽,觉得我们 low,觉得我们蹭人家热度。但是我是这么想的,我觉得我们只有对标iPhone,才有机会赶上iPhone,才有机会超越 iPhone。所以以后只要我讲发布会,必要的话每一次我都会对标 iPhone。”

发布会上,Redmi K60至尊版也重磅亮相。作为定位“性能之王”的K系列巅峰产品,K60至尊版搭载天玑9200+以及独显芯片X7,成为业界最高的177万+跑分。

此外,在 One More Little Thing 环节,小米机器人实验室研发的 CyberDog 机器人「铁蛋」正式发布第二代。「铁蛋」二代采用了仿生外观,外型上更加靠近一只杜宾犬。

雷军介绍,铁蛋2在外形上更像狗,将其最大亮点戏称为“比狗更狗”。其支持手势互动、语音控制、人脸识别、AIoT 联动、融合跟随避障,总算力达到了21TOPS。此外,搭载 12 个 CyberGear 微电机,采用 AI 自研平衡动态算法、AI 多模态融合感知决策系统,奔跑速度达到1.6m/s。

目前,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2已正式开售,定价12999元。

小米汽车还没来

值得注意的是,整场发布会雷军对于小米汽车没有提及,距离小米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,但如今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却越来越少。

雷军曾说过,未来两年不会再公布太多进展,但对于外界来说,造车的进展是否顺利,将会成为影响未来小米集团发展的第二大关键性因素,因此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的关注度,从没有衰减过。

今年年初,据称是小米首款车型MS11的设计效果图在网络上广为流传,该设计效果图与此前曝光的工程图造型基本一致。在舆论发酵过后,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应,表示这是小米汽车二级供应商保密的设计文件。随后,该二级供应商以及涉密人被小米内部通报处理。这一系列举动,无疑是对小米首款车型MS11设计效果图真实性的实锤。

这也是迄今为止我们距离小米汽车真容最近的一次。据此前媒体报道,小米汽车亦庄工厂已经基本建设完成,工厂自产并下线了四五辆汽车,正在积极测试中。车型保密程度之高,就连厂里大多数员工都未见过车的“真面目”,在人来人往的亦庄工厂,只有四五辆全程包着黑布的轿车在进进出出不间断测试。

而据知情人士透露,小米汽车在明年上市的时候,可能会覆盖20-30万区间,整车的定位会对标TeslaModel3,但对于最终的定价,小米还要参考明年的市场情况而定。

责任编辑:张薇

X 关闭

Copyright ©  2015-2021 制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75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@qq.com